您好,欢迎来到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 注册
二连浩特全力打造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
时间:2014-10-04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国家对内蒙古新的定位“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标志着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沿边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定位把向北开放和沿边开发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推动口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连浩特市审时度势,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建设成为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一、建成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的条件

  (一)地缘优势突出。二连浩特口岸是蒙古国走向唯一出海口天津港的必经口岸,面对蒙古国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背靠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带,具有广阔的开发开放空间。以二连浩特为节点的最便捷的欧亚大陆桥,承载蒙古国经济和人口总量的70%以上,贯通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两个经济、文化中心,对外开放合作前景广阔。
  (二)交通枢纽功能完善。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1200万吨,换装能力达到2000万吨。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过客能力400万人次以上。以二连浩特为节点铁路、公路连接国内和蒙古国交通主干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二连机场已开通至呼和浩特、北京、鄂尔多斯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等地航线,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物流疏运体系。
  (三)对蒙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十一五”以来,二连浩特口岸对蒙贸易额一直占到中蒙贸易总额的6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90%;对蒙货物运量一直占中蒙货运总量的3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6%,在对蒙贸易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的机电产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建材、日用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四)对蒙人文交往密切。据统计,70%的蒙古国公民来过二连浩特,二连浩特有蒙古国学生累计达到3000多人;就医的蒙古国患者5000人左右,长期定居的蒙古国人有600多人。二连浩特已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戈壁省等十几个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经贸洽谈、文体交流和官方民间互访活动非常频繁。这些都对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对蒙工作影响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重点建设内容

  (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一是创新开发的载体。以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开发开放平台,坚持对等发展,按照“两国一区、境内关外、封闭运行”的模式,加快推进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人员自由往来。加快推动欧亚国际物流园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为做大做强国际物流业、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服务业提供载体。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金融、信息、商贸、服务有机结合,提升外贸整体服务水平。
  二是创新开放的途径。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蒙俄建立境外加工区、经贸合作区和贸易促进服务中心,利用蒙古国享有的“普惠制”政策,开辟第三国市场。引导科技型企业到蒙古国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服务均衡发展、良性互动。利用两国政府间经贸科技联委会、矿能合作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创新矿产资源合作新模式,积极开辟国内企业参与蒙古国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全面落实《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不断加强地区政府、工商会、企业之间的交流,为深入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增加互信和彼此之间了解。

  (二)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加快发展国际贸易业。巩固对蒙贸易主导地位,积极培育发展对欧洲贸易,形成多点支撑的对外贸易新格局。培育本土有潜力、有能力的贸易企业做大做强,并引进现代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贸易主体多元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从单一经营向双向合作转变,从地区性发展向带动区域性发展转变,着力构建一般贸易与边境小额贸易相互补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互促进,贸易与旅游有机融合,形成综合性、多元化外贸发展新方式。争取进入全国跨境贸易电子服务试点城市行列,利用国际邮件交换站优势与国内外电商加强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电子贸易物流集散地。大力推进建材、日化、汽配、矿山机械、轻纺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建成蒙古国乃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购物消费首选之地。加快建设矿产品、木材等进口资源交易市场,建成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进口资源交易中心。
  二是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在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现有物流园区功能基础上,着力引进集商品展销、仓储运输、对外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积极开展进口矿产品期货交易,推动对外贸易与进出口商品市场建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借助郑州、成都、西安等国内陆港城市经二连浩特通往欧洲货运班列的开通,将口岸物流向欧洲延伸,促进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二连浩特真正成为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贸易物流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境内外工贸一体化发展战略,利用扎门乌德自由经济区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二连浩特和扎门乌德“两头办厂”、跨境加工,加快构建木材、矿产品、石油、畜产品等进口资源境外初加工、境内精深加工,机电、机械、新型建材等出口产品境内加工、境外分拨销售的特色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面向蒙俄,承接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进出口加工基地。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区域智能电网,为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提供电力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推动加工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利用中蒙俄三国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异域风情游、边关文化游、恐龙化石遗迹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切实提升口岸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建立中蒙俄区域性跨境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和营销网络,搭建交流推介平台,联合申报“茶叶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开辟二连浩特连接“万里茶道”的跨境精品旅游线路。与蒙古国合作发展马产业,发展以影视剧创作、体育竞技、文化演艺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展互办文化周活动,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式发展,着力打造面向蒙俄、服务内地、独具特色的跨境旅游基地。积极协调赴蒙“一日游”向纵深发展,实现“多日游”,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动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铁路实施双幅电气化改造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升中蒙俄及亚欧交流重要通道的运输能力。加快锡二线铁路建设进度,实施二巴线铁路建设、集二线铁路双幅电气化改造项目,推进二连浩特至张家口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畅通二连通往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物流运输通道;推动中蒙边境跨境皮带运输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口岸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积极推动开通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等地区的国际航线。
  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水资源保障水平,推广节水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争取适时启动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配套的国内跨区域调水工程,积极推动蒙方尽快实施北水南调工程,为开放发展提供长远供水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边贸互市贸易区、欧亚国际物流园区等产业园区基础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强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建设数字化城市。